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是否也感到仿徨?看著身邊的人已經碩果累累,你是否還能沈得住氣,追尋最初的夢想?
正值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們有幸訪問到了HKCLR項目負責人(PI)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徐東艷教授。希望通過徐教授的求學、科研之路展示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獨有風采,致敬女性,也為追夢路上的你帶來啟發和力量。
何謂清華:專注的學習力+嚴謹的治學態度
徐東艷教授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母校車軸山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與一路名列前茅的“資優生”不同,徐東艷教授的學習能力直到高中才慢慢展現出來。談起問鼎清華的“壯舉”,她笑著說其實當時懵懵懂懂的,能夠考上清華主要靠的是自學力和專注力。“在那個年代,教育資源有限,升學主要還是靠自己。其實無論做什麽事情,自主和專注力都十分關鍵。”
1994年,徐東艷教授成為全河北為數不多被清華錄取的學生,就讀工程力學系工程熱物理專業,當時全班只有3個女生。
徐教授與同班女生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前留影
“雖說工科男女比例失衡是事實,但我從來沒覺得從事科研工作男女有很大的差別。別人不會因為你是女生而放低標準,女生的能力也不比男生差,所以不要給自己設限。”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時至今日,即使成為了大學教授,作為清華人的徐東艷教授依然把這句校訓記在心上,嚴於律己,為學生做出表率。“你想培養出怎樣的學生,取決於你是怎樣要求自己的。”徐東艷教授如是說。
清華期間,對徐東艷教授影響最大的是導師陳熙教授。陳教授在系里以嚴格而聞名。“當時同學們都很怕他,但是如果你的導師是個很嚴格的人,你在達到他的要求的同時也是在提升自己。”
踏入清華校門是對徐東艷教授學習能力的肯定,清華刻苦嚴謹的學風和恩師的嚴格要求,更是磨練了她的科研方法和思維方式,也成就了她日後轉換研究領域、追尋初心的底氣。
求學美國:轉換賽道是為了走得更遠
徐東艷教授在清華的研究方向是層流熱等離子體的數值模擬,主要用於材料的熱處理。隨著研究的深入,她的研究興趣逐漸轉向微納米尺度流動與傳熱。當時李德玉教授正在進行單根矽納米線熱測試方面的研究,與徐東艷教授的興趣不謀而合。2004年,徐東艷教授毅然離開舒適圈,遠赴美國範德堡大學師從李德玉教授,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微納米尺度流動。
能夠獲得清華工科博士學位已是常人之所不能為,之後能沈得住氣,轉換方向,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一方面源自於好的機遇,另一方面也源自於徐東艷教授追求學術理想的純粹和勇氣。“我的性格是比較堅毅的那種,我一直覺得慢慢來,不要急,遇到困難不要輕易退縮,總能達到你心中的那個目標。”
徐教授與範德堡大學博士導師李德玉教授在畢業典禮上合影
憑借在清華打下的堅實科研基礎,以及對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維的掌握,徐東艷教授在這個全新的方向不斷鉆研,迎難而上,在李德玉教授的嚴格指導下,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獲得了第二個博士學位。此刻又進入了抉擇的時刻,“我當時要決定是去工業界還是留在學術界。”
機遇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降臨。2008年4月,在博士畢業前夕,徐教授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參加大學閨蜜的婚禮,並擔任婚禮的伴娘。當時恰逢Arun Majumdar教授招收博士後,方向是納米尺度傳熱與熱電。徐教授在婚禮彩排之前抽空參加了博士後面試,面試結束後5分鐘便收到口頭offer。“所以在整個婚禮過程中,我都在思考是否應該到伯克利從事博士後研究這件事。”徐教授笑著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伯克利自由的學術氛圍令她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徐教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Women's Faculty Club參加閨蜜婚禮,也是那時她做出了到伯克利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決定
徐東艷教授之前的研究方向是微納米尺度流動,之後轉到納米尺度傳熱與熱電方向,此時此刻,她又再次面臨新的挑戰。
“我們需要測量沿納米厚度薄膜或一根納米線的微弱的溫度變化和極小的熱流,要做到十分精準是非常困難的。這個課題對研究背景要求很高,難度很大,成果也並不是十分高產,可能做很久才會取得一些突破。”
Majumdar教授也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導師,同時也非常開明。他告訴徐東艷教授要學會享受過程,不要太擔心結果。他也在科研方法上悉心指導學生,比如如何做好學術報告,在學術道德方面如何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要符合哪些條件才可以做一篇文章的共同作者(co-author)等等。
夢想落地:港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女教授
在 Majumdar教授的指導和影響下,徐東艷教授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學術研究和納米尺度傳熱的興趣,博士後的研究方向也成為她時至今日的科研方向。2010年,徐東艷教授獲聘於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也是當時系里唯一一位女教授。
離開伯克利時,徐東艷教授也曾考慮過留在美國,到新加坡或回流內地,談起選擇香港的原因,徐東艷教授認為香港既保留了與國際接軌的科研傳統,令她可以作為獨立PI從事科研,又毗鄰內地,不僅方便與內地進行學術交流,更重要的是方便她回家探望家人朋友。
“之前在美國工作很忙,而且辦簽證的時間也比較長,回國成了一件奢侈的事。父母年齡大了,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各種因素權衡之下,香港成了我的理想之選。” 時至今日,徐教授都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
徐教授與課題組學生在教師節合影
2020年5月,HKCLR成立,徐東艷教授成為中心PI之一。為對接HKCLR促進技術轉移和商業落地的創立初衷,探索學術成果的實際應用也成為她的團隊的研究重點,科研方向上也開始將熱敏材料與機器人的研發相結合,向柔性觸覺傳感器的方向發展。
徐東艷教授團隊近期研發了一種新型離子熱電水凝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款柔性溫度傳感器。此傳感器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可以令機器人擁有像人一樣的感知能力,提高了機器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和人機協作的表現。
徐教授團隊開發的柔性溫度傳感器可用於機器人的電子皮膚以及人機協作
在招收學生時,徐東艷教授最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主動性和情緒調節能力,“科研是一個比較艱苦的過程,擁有tough一點的性格,遇到困難時才不容易退縮。”她也希望學生在科研之外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懂得享受人生。對於自己的博士生,她會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在大方向上給予指導,在細節上給學生很大的自主發揮空間,但同時也會定期與學生討論,並手把手地幫助學生修改論文。
学术之外:旅行中的多彩人生
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徐東艷教授提到enjoy life這個詞,便可知道在嚴謹治學的背後,是一個熱愛生活、樂享生活的女性形象。徐東艷教授告訴我們,旅行是enjoy life的一部分,也是她在科研之外最大的愛好。
在美國求學期間,徐東艷教授已經走遍包括阿拉斯加,南美在內的多個地區。令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阿拉斯加的冰川皮劃艇(Kayaking)之旅以及在卡特邁國家公園(Katmai National Park)看棕熊。“三文魚不棄不舍地逆流而上,而棕熊就站在上遊捕食它們,我們就這樣看了一天,感受著這種自然奇景帶來的震撼。”
徐教授在阿拉斯加冰川中劃皮劃艇
在卡特邁國家公園看灰熊捕食三文魚
除此之外,她還和朋友們一起走進秘魯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感受印加帝國歷史遺跡的魅力,也深入亞馬遜雨林去探尋色彩斑斕的金剛鸚鵡。
“馬丘比丘的交通很不方便,是當之無愧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旁邊有一座小山,每天只允許300名遊客爬上去俯瞰馬丘比丘,我們當時半夜去排隊,但還是沒能排到,可能因為發票的人看著我們三個比較瘦小,像孩子一樣可憐巴巴的,就破例給了我們三張票。”徐教授笑著說,接著她和朋友們在馬丘比丘呆了一整天,還看到了一生難忘的夕陽。徐教授聊起來旅行趣事滔滔不絕,樂在其中。
徐教授在马丘比丘
到香港任教之後,生活變得忙忙碌碌,徐教授不再像求學期間有那麽多時間去旅行,但也找機會去探尋了吳哥之美。
徐教授在吳哥窟
一路追隨科研夢想,堅定踏實,不言放棄,但在專注學術之外,徐東艷教授也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好奇。正值婦女節到來之際,徐東艷教授在訪問的最後也為後輩研究者,尤其是女性研究者送出寄語:Enjoy life,熱愛生活,全力以赴。
“人生中有很多意料之外的轉折和機遇,是你無法完全掌控的,不如在每個階段都保持全力以赴,享受其中,順勢而為,這也是enjoy life的一部分吧。”